第446章 系统数据污染(1 / 1)

潇湘省委主战场机制平台,凌晨三点。

整个大厅只有值班的三名技术工程师还在坚持。忽然,大屏幕闪现出刺目的红色警示框:

【系统警报:星城市岳北区组织部画像数据偏离标准值23.7%,打卡频率异常,项目评估指数跳跃,触发风控阈值。】

平台AI判定:该数据存在高度异常,疑似人工操控干预。

技术组立刻启动一级监控程序,通报省委平台领导组。

凌晨三点二十七分,李一凡带队赶到。

他看完报告,只说了一句:“调出上传路径与插件包原始码。”

系统技术员迅速调用分析模块,结果令人震惊——

岳北区组织部的上传包中,被嵌入了一段名为“协同助手1.0”的代码模块,它在上传过程中自动识别项目节点,并“智能优化”数据格式,将原始数据包装为更符合“机制评分逻辑”的结构,同时自动插入标准描述用语。

换句话说:数据没有造假,却经过了“优化包装”。

平台负责人陈景文脸色发白:“这个不是机制系统的官方工具,是他们外包公司自己研发的,绕过了我们原生ApI接口。”

李一凡冷笑一声:“你们以为系统是算法拼图?还是可以打补丁的积分游戏?”

“我说过,机制系统不是权力通道,是责任监控器。”

“谁敢改它,就是动省委的底线。”

……

早上九点,星城市召开紧急常委会。

李一凡直接点名——暂停岳北区组织部副部长方立峰的所有职务,移交纪检。

赵斌低声补充:“岳北区至少还有三家部门使用了相同技术外包服务。”

“这不是个人行为,是整套地方系统在试图‘攻略平台’。”

李一凡一字一句:

“我要你们查清楚所有数据上传路径,是否有授权外包,是否擅自嵌入数据转换插件。”

“机制风控组不再属于技术口,直接归省委管。”

“系统风暴从今天起,不再是‘软件漏洞’,而是‘纪律底线’。”

……

与此同时,潇湘省纪委监察组正式介入。

在调查中发现,除了岳北区,郴江、祁林、古阳市三个地市也存在通过外部数据工具优化上传行为。

虽然没有出现重大偏差,但其数据结构已脱离机制原始格式。

纪委报告结论清晰:

“该行为虽不构成直接数据造假,但破坏机制系统中立性、客观性与统一性,构成组织操作违规。”

“建议将机制上传数据安全纳入政治纪律范畴。”

……

李一凡随即发布“机制数据纪律第一号令”:

> 一、自即日起,潇湘省内各级组织系统如需上传干部画像数据,需通过机制主战场审批权限;

> 二、所有使用外包或外接平台的数据采集、打分、填报系统必须报备,未经备案即为违规;

> 三、任何利用平台漏洞、外挂、自动优化算法干预机制数据上传的行为,视作干扰组织决策,严肃追责;

> 四、省纪委、组织部、平台联合成立“机制数据风控办”,每季度进行一次数据完整性穿透性检查。

这一纸命令,震动全省。

干部微信群、政务数据部门、组织系统调度中心无不开始“自查自纠”。

……

省委书记赵建国亲自主持常委扩大会议。

“今天我们不是谈机制扩展,而是机制信任。”

“谁破坏机制数据结构,谁就等于破坏省委统一部署。”

“机制不是上分系统,它是权力透明化的抓手。”

“破坏它,就是重新制造信息黑洞。”

而后,赵建国语气放缓,看向李一凡:

“一凡,你设计的这个系统,是不是也该想想‘人性’?”

“太严,可能逼出造假;太松,又会被攻破。”

李一凡平静回应:

“书记,我设计机制,从没想着它完美。”

“我只希望,它永远是个‘记录真实’的底层设施。”

“如果有人怕它,那就说明——我们需要它。”

“机制不会代替组织判断。”

“但它一定会成为组织判断前——必须面对的一面镜子。”

……

机制系统在风暴中迎来一次重大“权力转型”:

从“评估系统”到“治理基础设施”。

不是让干部卷起来,而是让干部——别想蒙混过去。

机制风控内核上线。

星城市主战场大屏幕上,一行大字闪烁:

> “风控已激活。请确保你上传的每一个数据,都能被历史承认。”

这一刻,机制不再只是李一凡的“系统”。

它,真正成为——省委的共识。

记住本站阅读地址:Dengb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