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双十一事变,做战争准备吧!(1 / 2)

争名夺利 早餐羊奶 2562 字 9个月前

朱标下达密令一个月后。

隆武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宁波府大街上。

已经变成了人间炼狱。

“开开门啊!”

“快跑!快跑!”

……

一群狼狈,恐慌的年轻读书人,拼命奔跑中,不时哭喊着,拍打临街店铺求助。

紧闭的店铺门内,一双双眼睛,透过门缝惊恐看着外面。

衙役,伙同驻扎地方的朝廷正军,拿着刀枪,射击、劈砍。

同时大声呼喊,传达朝廷的命令。

“朝廷培养尔等,尔等却受叛逆之贼燕华蛊惑,妄图颠覆朝廷,行叛逆之事……”

……

朱标登基。

定国号,隆武,第二年。

十一月十一日。

保守派最为顽固的江浙行省,宁波府,摔下拉开了一场,对请愿士子的血腥行动。

这是朱标没有预料到的。

朱标的意思。

只是希望,地方官府,用吓唬等手段,吓唬吓唬这些年轻人就行了。

不要让这些年轻读书人。

影响他西征。

但朱标忽略了。

这么多年,保守派压抑的情绪和恨意。

以及,保守派们不愿意承认,但确确实实存在的,对燕华的强烈恐惧。

当大明学运开始后。

被恨意、恐惧情绪充斥着的保守派,就变得更加不安,恐惧这群年轻读书人的推动下。

把大明,也变成另一个燕华。

甚至担心,这些年轻读书人,和燕华勾结起来。

所以,当朱标一道密令传达下去后。

不安恐惧,充满恨意的顽固保守派,迅速勾连,在情绪作用下,做出了最冲动激烈的反应。

当宁波府流血事件发生。

且消息传开后。

各地蠢蠢欲动的保守派,瞬间得到了鼓励。

一场,波及整个大明的血腥事件,开始不受控制上演。

极端情绪下,各地保守派,都在多年压抑,一朝释放中,做这最不理智的冲动事情。

即便朱标知道了。

也已经无法阻止。

甚至,不敢轻易逆着这股,爆发的冲动、不理智情绪。

……

嗒嗒嗒……

朱棣书房别院外。

方瑞步履匆匆,脸色苍白,快步走来。

见到乌云琪格从里面出来,都顾不得打招呼,只是顺势微微躬身,便冲向书房。

乌云琪格不由错愕。

虽然燕华,不搞大明那套繁文缛节的尊贵卑贱礼仪。

可也有,燕华的礼节。

方瑞作为军情司第二任负责人,六叔亲自培养出来的人才。

能坐在,军情司司长这个位置上。

朝中素有评价:冷静如顽石,缜密如工厂生产线的工序。

可今天,怎么如此不稳重。

乌云琪格倍感好奇,只是略微停顿,就听,刚走到书房门口的方瑞,饱含愤怒,憎恨情绪,声音颤抖道:“王爷,大明皇帝举刀了!”

举刀?

对燕华举刀吗?

乌云琪格下意识扭头。

方瑞的背影已经消失在门口,进入书房。

站在朱棣书桌前。

握着拳头。

“刚刚,咱们在宁波府的情报网传回消息,半月前,宁波府衙役,配合朝廷兵马,突然对请愿读书人举刀,当日,宁波府死了一千五百六十三名读书人,结束后,又大肆抓捕五百八十六名。”

“事变后,中原各地行省、州府边,开始了更大规模,针对请愿读书人的血腥事件。”

……

朱棣已经惊的站起来了。

老大疯了吗!

他原本以为,即便士子请愿,会有流血发生。

可最多也就是,衙役拿着棍棒之类,造成的流血伤亡。

可现在,不但动了刀子。

而且,驻扎在地方,全面换装的朝廷兵马,竟然也拿着火枪,介入了。

他那么爱惜羽毛的一个人。

让衙役动用棍棒,恐怕已经是极限了。

怎么会动刀子,甚至动火器?

就不怕,历史给他狠狠记一笔?

“中原军情司系统有没有启动?”朱棣等方瑞介绍完后,努力保持冷静,询问。

方瑞点头,“我早已下令,一旦发现朝廷,针对士子请愿动手时,就让在中原的情报系统,自动激活,尽可能帮助那些读书人,同时,咱们燕华去大明的商船,也会尽可能搭救那些读书人,可……”

当初,他们情报司也认真分析了。

不可能出现这么恶劣的情况。

应对等级,并不是最高级。

恐怕,即便能救很多读书人。

但也有很多无法顾及了。

朱棣黑着脸点点头,询问:“这道命令是皇帝下的吗?”

方瑞摇头,“我们潜伏到江浙布政使衙门内部的人说,皇帝只是密令,用点恫吓手段,吓唬吓唬这些请愿读书人,可下面开始执行后,就……”

哼!

朱棣愤怒冷哼,缓缓坐下,靠着圈椅,恨铁不成钢嘲弄冷笑,“作茧自缚!”

这是他对老大的评价。

一听密令,他就知道,老大打的什么算盘。

记住本站阅读地址:Dengbi5.com